时间:2025-07-04 来源:高工锂电
7月锂电产业链整体排产延续增长态势。
综合市场数据,7月国内电池排产超130GWh,同比增长近四成;材料环节负极、隔膜、电解液均实现环比提升,增幅2%左右,正极材料环比下滑。
新能源车方面,国内商用车电动化进程加速贡献核心增量。2025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持续高速增长,一季度实现销量3万台,同比增长达176%,市场渗透率11.51%。高工产研(GGII)预计2025年全年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有望达16万辆,同比增长近一倍。
乘用车市场,年中大促为6月各品牌的增长提供支撑。据GGII梳理目前已公布的6月份部分车企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来看,零跑汽车在新势力阵营中持续零先,小鹏汽车同比增幅继续保持在两倍以上。
储能市场方面,美国关税下调触发“抢出口”效应,7月中国储能电芯出口预计超25Wh环比增幅10%。中东光储项目订单激增,叠加欧洲户储去库完成、工商储放量,全球储能需求多点开花。
从排产向好的态势也可以看出当前已处于周期底部,未来需求恢复积极信号愈发明确。
在6月底的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上,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指出,锂电技术正在经历从“内卷性能参数”到“结构性突破”的转型。从10C快充、短刀化、大圆柱,到固态电池、零衰减储能,行业不再单一追求极限值,而是回归“技术+应用”的整体价值闭环。
结合锂电池企业运行情况,动力领域快充需求推动高压实正极、快充负极等新材料需求增长;储能出口向高端化跃迁,314Ah大电芯占比持续提高。整体看来,动力/储能电池技术升级迭代信号明显。
材料环节经过前两年“量增价跌”的压力,正在进入“春江水暖”期。2024年下半年起,锂电材料价格和加工费陆续触底;2025年起,负极、磷酸铁锂正极、电解液、隔膜等多个环节将迎来新一轮扩产;2026-2029年,锂矿、锂盐、锂电池等环节扩产接力跟上,形成材料端全链条扩张节奏;整体呈现出一种“先局部启动,后全局推进”的节奏。
但同时,产业集中度提升明显,“大鱼吃小鱼”的整合浪潮袭来,利润与话语权向头部集聚。
尤其固态电池正在释放产业化信号,2025年或迎来第一轮产能集中投放。张小飞博士指出2025~2026年将是固态电池产能建设的密集释放窗口;仅2025年前4个月,新增扩产规模就超过50GWh,投资超200亿元;虽然有效产能仍有限,但已有6家企业建成超1.5GWh产线;储能场景会优先释放产能,尤其在半固态与LFP体系中先形成落地。